上周就投了3家公司,几乎所有的投资同事都在出差。”在近日召开的2024中国产业资本峰会间隙,比邻星创投创始人、管理合伙人孙晓路在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2024年,在“资本寒冬”等一级市场唱衰声中,仍有不少股权投资机构频频出手逆势投资。无锡新尚资本总经理茹华杰也向证券时报记者表示,2023年下半年以来,新尚资本出手仍很频繁。
“出手投资的好时候”
比邻星创投专注于创新医疗科技投资,近年来累计投资62个项目,其中16个项目位于海外。
孙晓路告诉证券时报记者,比邻星创投还在正常投资,在当前一级市场环境下,被投企业的上市和融资较为困难,但却是一级市场出手投资的好时候,“基金的小伙伴非常兴奋,几乎所有的投资同事都在出差,在全国看项目,也到海外看项目。”
估值便宜、尽调时间充足等因素都佐证着“投资好时候”的判断。更重要的是,当一级市场的“潮水退去”,才知道哪些企业具有投资价值。
“当下,我们对企业的判断更精准了,哪家企业创始团队坚守理想、核心骨干团结一致、运行成本更低效率更高,一目了然。”孙晓路说。
在孙晓路看来,2021年前后,一级市场存在较大泡沫,那时反而不是投资的时机。“当时,我们投的企业较少,原因就在于市场太疯狂,所投的企业,时隔一年,估值有的从7亿元飙升到89亿元,还有的从2亿多元飙升至50亿元等。”
与比邻星创投同样在当下加大投资布局的不乏股权投资机构。钧山投资合伙人王萌也表示:“今年我们会比去年出手更加迅速,同时也希望与有实力的CVC(产业资本)合作,加大投资力度。”
作为无锡国有创投机构,新尚资本2021年7月刚成立,不到3年的时间,业务规模已突破100亿元,所投的基金和项目总数也超过100个。茹华杰告诉证券时报记者:“尽管创投行业2023年下半年骤然熄火,但基于国有资本逆周期投资的定位,对地方未来产业的支撑,我们出手依然很频繁。”
茹华杰表示,与市场化机构更多考虑财务回报不同,国有资本要考虑与地方产业的匹配度,反而对价格、估值等方面的容忍度较高。
不过,证券时报记者在采访中获悉,投资端标的匮乏确实也是今年股权投资行业面临的痛点之一。
南京交通产业基金总经理刘亚敏明显感觉到近两年股权投资的节奏变慢了,“这跟IPO节奏未必有直接关系,可能更在于对新能源、半导体等昔日热门赛道的周期性和估值更谨慎了。”
基于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的基本要求,茹华杰向记者表示:“去年,新能源可投,电动汽车产业链也可投,但今年发现,这些赛道都不太敢下手了。”
未来产业是国家以及各地目前都在大力鼓励发展的新赛道,但未来产业的商业化进程与财务型股权投资的诉求并不匹配。“如果目前处于较为繁荣的募资时代,这些股权投资机构可能会布局一些前沿项目,但在‘募资难’背景下,股权机构在未来产业上的投入显然会更谨慎。”茹华杰说。
并购或成机构退出“解药”
近年来困扰股权投资机构的“募资难”,今年依然没有得到有效缓解。多位受访股权投资机构人士均认为,2024年,从募资端而言,可能要比2023年更冷。
“不仅市场化募资渠道日渐减少,而且残存的募资管道也在缩窄。”茹华杰举例称:“前几年,地方国资成为LP的主要资金供给来源,但经过三四年后发现,LP拿了钱无法兑现承诺,一些地方国资也不愿意出钱了。”
在投资端以及募资端都不乐观的2024年,并购或许是股权投资行业为数不多的“解药”。
“在并购时代,全产业链都在寻找资产,我们手上已投的项目,有四五个正在洽谈投资和产品授权合作,并购方多来自上市公司。”孙晓路告诉记者。
FOFWEEKLY创始合伙人&CEO、杉域资本合伙人张予豪表示,在IPO节奏收紧、一级市场面临流动性压力之际,叠加企业融资难、国内链主企业需要更加强大等因素,今年或许是并购真正的元年。
今年以来,A股上市公司收购拟上市公司的案例频现。3月7日,A股上市公司新天药业宣布,拟收购汇伦医药85.12%股权,后者是筹备IPO多年的明星公司,最终转道“并购”。一旦该单并购完成,海南金慧丰、国盛海通基金和贵阳工投等20多家股权投资机构将从汇伦医药项目中实现退出。
1月23日,科创板上市的模拟芯片龙头思瑞浦公告宣布拟收购创芯微85.26%股份。该笔并购完成后,深创投、创东方投资和盛宇投资等10余家股权投资机构也将顺利实现退出。
“去年我们就发现并购趋势明显,一些上市公司找过来,想要收购我们投的企业或者战略合作,甚至出现了多家上市公司竞争一家公司的情况。”孙晓路分析,上市公司目前面临的业绩压力较大,并购是在销售端拓展产品线的有效方式之一,“而拟上市公司,随着上市梦断,也可以接受并购了。”
越来越多的股权投资机构正在寻求从并购市场退出。刘亚敏表示,其子基金的投资项目,原计划今年申报IPO,部分主动撤回了,“考虑到基金DPI(现金回报率)考核或者国资要求,我们会告诉GP关注并购策略。”
新微资本管理合伙人、执行副总经理张剑表示,去年IPO节奏刚收紧时,新微资本就向被投企业发放问卷,核心问题之一即是“愿不愿意接受投并购”。
除并购退出外,面对行业机遇挑战,股权投资机构也积极调整策略,适应变化。京铭资本董事长刘翔表示,京铭资本目前对被投企业也有不同应对:一类是企业盈利能力较强,只是IPO节奏收紧暂时无法申报,这种只需耐心等待即可;一类是企业科研能力及成长性较强,但业绩尚未爆发,需要更多开展新增融资来进行发展,这时可以引导企业适当降低估值,给与机构投资者一定补偿股份,大家共同耐心陪伴企业成长;一类是企业具有较强盈利能力,但是增速阶段性放缓,特别是在细分领域属于“专精特新”或“制造业单项冠军”等,建议先上北交所,能上则上。
“从股权投资行业发展历程看,市场大部分时间其实都处于冬天,这时能做的更多是耐心陪伴企业成长。”刘翔说:“然而冬天里也有暖阳,当暖阳出现时,则要抓住机会,能上则上,能出手则出手。”
CVC将进入批量化设立时代
在当下的股权投资市场,CVC已成为重要的一环。FOFWEEKLY合伙人周瑞智表示,产业诉求成为股权投资下一个周期中最关键的诉求,这也意味着CVC将在市场下一个周期中扮演最重要的角色。
中国产业资本峰会现场发布的《2024中国CVC影响力报告》显示,近5年来,产业资本正在加速涌入科技制造领域,赛道的切换从大趋势上与传统PE/VC一致,但产业资本更早地进入到了这些领域。
“2019年后,科技制造和产业链安全成为发展的重中之重,同时互联网热潮消退,进入到产业科技创新时代,产业资本主力军开始转变为高精制造领域的公司。”周瑞智说:“去年以来,我们明显能感觉到资本在向科技创新和制造业流动,这将深刻影响着我国的经济结构和股权投资市场的变化。”
《2024中国CVC影响力报告》显示,产业资本具有典型的头部化和长尾化出资特性,上市企业仍为出资的绝对主力,且出资趋势更加往头部上市公司聚集,绝大多数中小上市公司出资耐心和规模有限,但贡献了大量的低频长尾投资行为,使得市场呈现百花齐放、但火力集中的格局。
事实上,随着地方政府政策的加持,我国CVC即将进入批量化设立的“量化时代”。
据证券时报记者不完全统计,近年来,包括上海、安徽、宁波等地均相继发布CVC相关政策,就在近日,厦门发起设立了全国首只CVC母基金。
CVC生态大爆发,核心竞争力到底是什么?能给中国产业投资带来哪些改变?
“产业资本投资的典型优势在于背靠大集团,CVC中的第一个C千万不能丢,如果做成一般的VC、PE,就丢掉了最重要的魂。”茹华杰说:“要是利用好第一个C的背景和资源,CVC能够成为一家集团发展的探路先锋。”